安徽杆塔在线监测倾角传感器系统 在山区,为什么越高的山就越没有4G信号呢?

[更新]
·
·
分类:城市
2698 阅读

安徽杆塔在线监测倾角传感器系统

在山区,为什么越高的山就越没有4G信号呢?

在山区,为什么越高的山就越没有4G信号呢?

4G信号的覆盖,和基站的位置以及天线方位角、俯仰角有关系,现在4G都是设计覆盖人多的区域,镇上有信号而高山上没信号,是正常的。
信号的覆盖和基站位置、发射功率以及天线方位角、俯仰角有关在基站位置已固定的情况下,信号的覆盖范围可以通过发射功率以天线方位角、俯仰角调整来控制;
发射功率的大小,可以直接决定小区的覆盖距离,但并不是功率越大越好,功率过大一方面会增加基站的能耗,另外还可能导致信号上下行不平衡,因为手机的功率比较小而基站功率大,基站的下行信号能覆盖到手机的所在的区域,而手机的上行信号却不能发射到基站位置,影响正常通信;
基站是通过铁塔上的天线来发射和接受信号的,按照方向性分为定向和全向天线,所谓定向天线,是朝一个固定方向覆盖,而全向天线则向周围360°方向上进行覆盖,目前大部分通信基站主要是使用定向天线;
图: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覆盖原理
基站天线的方位角,指的是定向天线正面所正对的方向,以正北为零度,所覆盖的方向与正北的夹角即为方位角,通过方位角调整可以改变基站信号的覆盖区域;
基站天线的俯仰角指的是天线与垂直于地面的物体之间的夹角,又分为电子俯仰角和机械俯仰角,电子俯仰角可以通过调整天线的内部振子来控制覆盖范围,而机械俯仰角是直接调整天线的俯仰来控制覆盖,天线总下俯仰角一般不会调整小于0°,小于0°就相当于信号朝天上覆盖了,而机械下倾一般不调整大于12°,因为天线覆盖图会变形,引起其他覆盖问题;
图:天线俯仰角测量
小结:基站的位置是固定的,发射功率一般也不轻易调整,后期优化主要是通过基站天线的方向角、俯仰角来控制信号的覆盖,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肉眼看到基站,但是信号仍然很弱,主要原因就是基站天线的方位角并没有朝向弱信号区域,或者方位角已经朝向弱覆盖区域,但俯仰角设置得过大,信号无法覆盖过来。
在2G时代,高山上信号是好的,主要是当年为了确保信号覆盖,站点选址都比较高,设计的覆盖范围远2G时代是移动通信发展的初期,用户对网络的需求主要是语音通话,运营商为了解决覆盖问题,一般基站都是建设在海拔最高的山顶,并且基站都是满功率发射,以保证足够远的覆盖距离,满足更多人的语音通话需求,一个2G高山基站的覆盖距离可达到15KM以上,早期一个站基本上可以覆盖大半个乡镇;
当年用户对2G网络的需求不大,基本没有上网数据业务需求,手机平时只是用来拨打电话,并且同时使用的人不多,对容量要求没有这么高,在那个用户少、营收低的年代,建设一个高山站点即可以满足容量需求,又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对运营商而言,何乐而不为;
当基站的海拔过高,在基站下的会存在“灯下黑”的问题,可能会出现距离基站近而信号不好的问题,反之海拔低的基站没有这种情况;
图:天线覆盖示意图
而如果当年都是把基站建设在山下的镇上,信号覆盖容易受到阻挡,覆盖范围有限,需要投资建设的站点多,投资成本大且覆盖效果不好;
小结:山上信号比镇上信号好,是移动网络发展的初期,当时只是为了确保信号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能拨打电话,所以建设的站点一般选址都非常高,基站天线俯仰角也设置得比较小,在高处的信号覆盖自然会好一些,而低层由于受阻挡信号自然偏弱。
4G时代不仅要考虑覆盖问题,还要考虑容量问题而如今4G用户已成数倍增长,达到12亿左右,并且用户对4G网络的需求主要是数量业务上网需求,同时在线的用户多,而每个4G基站小区的物理资源是有限制的,在很多用户同时使用时,每个用户分配到的资源就会变少,网速及用户感知下降明显,假如还按照以前的2G建站模式,信号覆盖范围过大,用户数过多而导致速率变慢,达不到用户的使用需求;
另外,4G宏站使用的频段主要是1.8Ghz、2.5GHhz,相对于2G的900Mhz来说,4G的频段非常高,信号传播路损大,如果建设在山顶,因为基站发射功率比手机的大,并且天线相对手机天线振子多、天线增益大,基站的下行信号覆盖距离大于手机的上行覆盖距离,造成上下行信号不平衡,用户感知和小区性能指标都会下降;
同时,4G网络小区间干扰严重,高山站点信号覆盖难控制,很容易越区覆盖,对其他小区信号造成干扰,影响速率和用户感知;
4G时代用一个基站覆盖大范围的区域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了,只有采用建设更多的基站来进行精准覆盖,才能确保用户有良好的网络体验,就比如,一群人在房子里取暖,几个小功率取暖器要比一个大功率取暖器效果好得多。
图:大小功率取暖对比
小结:现在4G基站基本上都是直接建设在镇上,并且通过天线方位角、俯仰倾角精准设置覆盖镇上人多区域,而不会去覆盖没有用户的山上,因此镇上信号好而山上没信号。
结束语总之,运营商会考虑4G的信号覆盖和容量需求,同时为了保证获得更大的收益,肯定优先保障用户多的区域信号覆盖,而不会优先对一些没有用户的区域做覆盖,山上没有信号是正常的,而如果镇上没信号,那就出大问题了。

5G时代能实现网络共享吗?

这个问题很大,涉及的因素很多。2008年底,工信部就曾下发过《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工信部通[2008]235号)文件,提出杜绝同地点新建铁塔、同路由新建杆路现象,实现新增铁塔、杆路的共建;其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比例逐年提高。
中国铁塔就是为了三家运营商共享而生,就是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成立至今,累计相当于少建铁塔60.3万个,减少重复投资1073亿元,节约土地资源2.8万亩。
虽说5G只剩临门一脚,但是,于运营商来讲,仍然是块烫手的山芋。固然,5G自然有诸多好处,但建设5G网络需要大量的资金,在4G网络投入还没有获得多少红利的时候,运营商建设5G的动力自然不大,更何况上万亿的投资从哪里出呢?共建共享不失为具有建设性的做法。目前,3GPP已完成5G无线网共享基本特性标准的制订。
在前不久某公开场合,GSMA高级顾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王建宙就曾大力提倡5G网络的共享。“我们实在没有必要搞那么多重复建设,在我们业内,网络共享问题,大家都同意,没有人不同意,而且技术端也没有问题,每次移动通信大会上都在呼吁网络共享,频率共享,但实际行动很少。5G技术标准高度统一,5G中频段频率资源非常短缺,毫米波资源丰富但需要大量增加基站,而且网络共享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通过切片来制造差异化。5G网络共享真的很有必要。”
不过,真正搞技术的人却指出了5G网络要想实现共享还存在的问题。中国电信技术副总经理沈少艾也曾在前不久表示,通过目前测试结果看来,5G无线网共享尚无可行性。难点有四个方面:1、网络规划方面,AAU功率有限,覆盖将收缩;大规模天线波束规划难;2、网络优化方面,运营商各自4G与共享5G之间的优化难,规划冲突、数据配置冲突、硬件规格冲突、软件版本冲突等,影响网络性能;3、运维沟通协调方面,共建共享交付协同配合沟通成本高,运维难度大,处理进度慢;4、运营方面,网络无差异化,难以满足各自客户的SLA。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是从长远来看,通信网络共建共享是大势所趋,技术上的问题,时间应该可以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