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引导孩子爱劳动 宝宝吃饭习惯不好,爷爷奶奶总是追着喂,应该怎么办?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677 阅读

怎么引导孩子爱劳动

宝宝吃饭习惯不好,爷爷奶奶总是追着喂,应该怎么办?

宝宝吃饭习惯不好,爷爷奶奶总是追着喂,应该怎么办?

在很多家庭中,尤其是那些认为“孩子吃饭特别困难”的家庭中,普遍存在着“我们要孩子吃”的现象。那么,当孩子的意愿和选择被忽视的时候,小家伙很可能会以他的方式来反抗,比如拒绝吃,吃饭不专心,甚至在吃饭的时候到处乱跑。在这个“对抗”过程中,进餐往往是不愉快的,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把不愉快的情绪和吃饭联系起来,造成长期的不良后果。
很多父母都会先喂孩子吃饭,然后再自己吃饭。其实,如果孩子还没表示想吃,父母自己先吃,不仅是个很好的示范,而且饭菜的香味还会勾起孩子的食欲。
因此,父母应把握孩子的进餐心理,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也重视起来。平时我们可以这么做:
①就餐环境要舒适、清洁优美、空气清新。餐厅、餐桌、餐具要干净、卫生。一个良好的环境会影响一个良好的心情。有些人做了一些试验,这些试验表明,红色的餐具可促进人消化液的分泌。给孩子选择餐具时可以选择有一些红颜色的餐具。同时,在吃饭时,可以听点柔和音乐,但决不能培养孩子边吃边看电视的习惯。
②餐前气氛应轻松、愉快、积极。妈妈在准备饭时,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剥豆子,摘菜等。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摆放小碗小勺。并有意识地夸赞孩子的劳动成果,使孩子的心情舒畅、愉快,从而提高进餐的积极性。
③每个家庭都应有就餐的固定地点餐桌,每人有固定的位置,如果养成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一进入特定环境就产生就餐的欲望,从而增进食欲,切忌孩子捧着饭碗边走边吃边玩,家长听之任之。更不要边玩边吃,在玩具堆里就餐。
④提高烹调水平,交换花色品种,辅以恰当的评价提高孩子的食欲。孩子对色、香味俱佳的食物和新品种饭莱十分敏感,初次接触某种食物时,爸爸妈妈的正确评价可起到“向导”作用。如爸爸妈妈说“这种菜吃了能长高个”,“这种菜吃了有劲”,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而且易于接受。
⑤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或不愿吃饭时,爸爸妈妈不要当时斥责和说教,大多数时候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需要爸爸妈妈在饭后再慢慢讲道理。这样可满足小儿希望成人尊重的心理从而使孩子能顺利进餐。
⑥父母情绪平静、和气。父母教育孩子要讲求方法,进餐时对孩子不要过分迁就,否则会加重其消极心理,对偏食、挑食起助长作用,更不要因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进餐。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可采取训斥、恐吓、惩罚等强制性手段,否则会使孩子产生畏惧逆反心理,导致孩子的厌食情绪,甚至拒绝吃饭。
孩子四五岁就可以学汉字了哦~分享一个免费的识字APP。父母可以用手机下载识字软件“猫小帅学汉字”来教宝宝认字。宝宝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所以用手机软件教,他不会产生抵触心理,而且软件的课程丰富,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更能激起宝宝对学习汉字的兴趣。更多育儿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小评果快乐育儿”

该如何进行劳动教育?

为什么要开展劳动教育
问:为什么国家会对劳动教育提出这样一个高规格的要求?
冯光国: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近年来在一些青少年群体中也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全党全社会必须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问:如果青少年劳动能力不足,对于未来自身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冯光国:劳动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如果说劳动力不足,那就不可能创造美好生活,也就不可能创造美好的人生,更不可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大家要积极参加劳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素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体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问:对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来说,在劳动教育的实践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冯光国:首先,学校要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其次,遵循教育的规律,劳动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手脑并用,让孩子体验亲历劳动的过程,来提升育人的实效性。第三,体现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劳动形式出现,要通过强化综合实施和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的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第四,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这种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格局。最后,坚持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的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怎样开展劳动教育
问:《意见》强调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有哪些影响?
冯光国:首先,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会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校来说,也会对劳动教育格外重视,不像原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其次,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劳动可以提高自身的劳动素养,进而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劳动习惯。
问:在新学期开始之后,学生将会接受到什么样的劳动教育?具体都会有哪些?
冯光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的,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的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这种动手实践、磨练意志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将劳动教育与智育区分开,防止用文化课的学习来取代劳动教育。也就是说,劳动教育主要是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出力流汗、磨练意志,要定期在家里进行日常劳动,定期到工厂、农村去参加劳动,定期到社会上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通过这些方式来完成一定的劳动量。
问:学校通过什么样方式能够真正把劳动教育做实、做好、做细?
冯光国:首先,学校要在《意见》中规定的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构建学校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目标。第二,在构建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学校的校情、学情来构建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这个内容要做到因地制宜,体现时代性。第三,要探索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方式,坚持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以体力劳动为主,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强化综合实施,做到劳动教育必修课和其他课程、其他活动的有机融入,做到家庭、学校、社会劳动教育有机结合。第四,要建立学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收获,更好的发挥评价对劳动教育的激励和引导作用。